logo
咨询企业版

社区动态

NebulaGraph 图数据库开源六周年:开源协作的星辰征途

2025 年 5 月 15 日,NebulaGraph 迎来开源六周年的里程碑。作为国产开源图数据库的标杆项目,回望 NebulaGraph 的六年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技术迭代的编年史,更是中国开源社区在全球基础软件领域崛起的缩影。

一、诞生:在数据关系的浪潮中扬帆起航

2018 年 8 月 31 日, @Sherman-the-tank 在 nebula 仓库中提出第一个 issue ‘Create a parser framework to process GQL.’

2018 年 9 月 5 日, @dutor提交了第一个 PR ‘Added some concurrent utilities, GenericThreadPool, etc.’

NebulaGraph PMC Sherman Ye 曾参与多个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工作,当社交网络爆发式增长,引发数据关系挖掘需求井喷时,他敏锐地意识到:图数据库是表示和理解关系最天然的工具,然而当时的图数据库或受限于单机性能,或困于扩展性不足,难以承载千亿节点、万亿边级的超大规模数据。

“我们必须打造一款开源的、分布式的、支持线性扩容的世界级图数据库,能够容纳千亿顶点和万亿边。”Sherman 的愿景,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代码本身。

(NebulaGraph 诞生于一间小公寓 初期核心团队在这里办公)

NebulaGraph 采用 Shared-Nothing 架构与存储计算分离设计,为 NebulaGraph 注入了宇宙级的基因——每个节点独立处理数据,如同星云中的星辰,既自由又协调;存储与计算分离,则让扩容像星云膨胀般自然。

我们写下 NebulaGraph 第一行代码时,就认识到它必须是一款开源的图数据库。”不忘开源初心,八个月后,NebulaGraph 遵循 Apache 2.0 开源协议,在 GitHub 开源 alpha 版本,从此开启了突破国产图数据库技术的星辰大海征程。

(一张开源纪念截图)

二、应用:在产业实践的土壤中扎根

2024 年 10 月 29 日,携程云原生技术总监周昕毅先生在上海 nMeetup 上充分肯定了 NebulaGraph 作为开源解决方案在企业中的应用。

用户的选择是最好的背书。六年来,NebulaGraph 用户覆盖金融、互联网、通信、电商、保险、安全等多个行业。

(NebulaGraph 部分用户)

携程集团已有包括酒店、机票、金融在内的 16 个部门使用 NebulaGraph, 在风控场景,构建了实时图特征平台的应用逻辑闭环,额外获取了 55% 的关联业务信息,使得该场景下的覆盖率提升了32% ;奇富科技打造了智能化的金融反欺诈系统系统,累计报送涉骗阻断预警 59 万次,拦截潜在被骗者 9.5 万人,帮助用户避免损失 11.35 亿元;OPPO 从 JanusGraph 切换到 NebulaGraph 后,导入性能提升了 10 倍,且查询性能以及并发能力都有 3-6 倍的提升。

NebulaGraph 是开源项目,用户在真实使用场景中,为解决业务需求,会自然地参与共建,这种集体智慧加快了 NebulaGraph 的迭代:企查查贡献了 Node 客户端,奇富科技阿旺把自己做的 nebula-console-intellij-plugin 捐给了社区,笃笃科技大叶开发了 NebulaGraph 图数据库客户端星影 StarShadow.

一幅技术扎根产业、需求反哺产品的共生图景已然成形。这正是 NebulaGraph 在真实商业土壤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最佳注脚。

三、生态:在开源共治的生态中繁荣

2024 年 3 月,NebulaGraph 在 GitHub star 数突破 10,000 大关

NebulaGraph 社区构建了一套自由且开放的“双轨成长体系”:开发者(Dev Group)聚焦代码贡献,用户(User Group)专注实践传播。细分来看,还有学习者、布道师、文档贡献者等角色,每种角色都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不会被统一地转化成某一类角色,他们被允许以某一种角色停留在社区里,比如仅仅作为用户,或者仅仅作为一次性的代码贡献者。

(NebulaGraph Community 成长体系)

作为开源项目,我们始终重视代码共建共享。连续 5 年参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发起的开源之夏,鼓励全球高校开发者参与开源贡献,为社区注入新鲜血液;举办 NebulaGraph Hackthon,设立 150,000 奖金池,从内核到周边,让广大图数据库及 NebulaGraph 爱好者尽情探索图世界。

(来自开发者的认可)

线下活动同样精彩纷呈。从 NUC 2021、2022,到足迹遍布全国的 nMeetup,我们珍惜每次与用户、开发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许大家素未谋面,但因为同在 NebulaGraph 社区,见证了万星开源项目的崛起,每次线下探索图数据库的世界都能像老朋友一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和久违的默契。

(社区可爱的小伙伴们)

我们始终以包容的姿态,让每个社区参与者的独特贡献汇聚成生态繁荣的星河。

四、未来:在云与 AI 的浪潮中领航

NebulaGraph Cloud

2020 年,NebulaGraph 决定打造云产品

NebulaGraph 从诞生之初起,不仅坚定走开源路线,还坚持云原生理念

如今,NebulaGraph Cloud 作为一套集成了 NebulaGraph 数据库和数据服务的云上服务,支持一键部署 NebulaGraph 和相关可视化产品。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创建一个图数据库,并快速扩展计算、存储等资源,无需在本地搭建和维护复杂的图数据库基础设施,从而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

(NebulaGraph 控制台界面)

NebulaGraph Cloud 除了在 AWS 上提供全托管服务,还计划全面支持 Azure 和 Google Cloud Platform (GCP) 等主流公有云厂商,企业可够根据自身需求和业务场景,选择最适合的云厂商。

申请试用⬇️

https://cloud.nebula-graph.io/login

NebulaGraph AI 应用平台

2023 年 8 月 16 日,@wey-gu 与 LlamaIndex 联合发布 GraphRAG.

正如 NebulaGraph 诞生之初,我们又一次站在高处看未来——洞察到图结构在知识处理中的革命性潜力。

2023 年 8 月,在 RAG 技术还未被称为 RAG,而是上下文学习方法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以图的方式处理知识会对解决“大海捞针”等特定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 @wey-gu 提出了将图数据库与 RAG 结合的想法,向 LlamaIndex 提了第一个 PR,将 KG-RAG 转变为 GraphRAG.

(NebulaGraph GenAI Team Leader @wey-gu)

GraphRAG 仅仅是 NebulaGraph 探索 GenAI 的“第一步”。

随后,我们和 Researcher: Diego 一起讨论,做了图索引之上 Chain of Exploration 的工作,这种探索链不仅可以帮助 Agent 理解图谱,还能从非结构化数据中提取出半结构化的知识图谱‌。

在一系列 Graph based RAG 的落地实践中,GenAI Team 又一次突破技术边界,提出了 Fusion GraphRAG:融合了高级 RAG 技术,通过图状结构存储文档层级、章节关系及特殊元素(如公式、表格),实现高效、灵活的检索。

(Fusion GraphRAG 是更高级的 RAG 技术)

但不止于此,NebulaGraph 把视角转向企业级应用,基于 FusionGraphRAG 与 Agentic RAG 技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高级知识库与低门槛应用平台 —— NebulaGraph AI 应用平台(内部命名为 “Catalyst”,即催化剂),无需构建复杂 Workflow 和编写繁琐 Prompt,更智能地激活与应用企业内部知识。

(用户只需将对私有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对不同“知识篮子”的定义)

从 GraphRAG 到 NebulaGraph AI 应用平台,我们始终相信:真正的技术革命,不在于创造更复杂的工具,而在于让复杂技术变得触手可及。当每个企业都能像调配催化剂一样轻松激活知识资产,我们离智能时代的真正到来,便又近了一步。

六周年快乐🎉

六载春秋,NebulaGraph 从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其根系已深入全球开发者土壤,枝叶则伸向云与 AI 的星辰大海。NebulaGraph 的开源历程,证明了通过开源共治,我们能打造出一款世界一流的图数据库产品,更证明了这群活跃在开源社区的极客,有着无限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为开源,这场图数据库技术革命,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

因为有你,这场开源协作的星辰征途,没有孤岛,只有携手同行的辽阔未来。

————————————分割线🎂————————————————

开源最大的意义,莫过于代码开放,共建共享,以用户/开发者的力量推动产品迭代。

陪伴 NebulaGraph 共同成长的你,是使 NebulaGraph 愈发闪耀的星光。

在 NebulaGraph 论坛,分享你与 NebulaGraph 的故事,让更多小伙伴感受到开源的力量。

分享即送星云仔 T 恤,点赞 top3 可获得全套社区周边